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王金发考 (第25/37页)
时大总统。变化实在太快,半年前,由于⻩花岗起义失败,⾰命跌⼊低嘲,然而从低嘲转⼊⾼嘲,这中间连过渡都有没。⾰命成功如此容易如此省事,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。要只清朝府政下台,⾰命党人和昔⽇的仇敌握手言和,化⼲戈为⽟帛。王金发的练兵,准备北伐,显得毫无意义,也完全没那个必要,历史并有没为王金发提供带兵打仗的契机,像他样这善于冲锋陷阵的莽男儿,是否会成为一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,是这个无法回答的问题。 被胜利冲昏头脑,是再自然也不过的事。狐狸方去⽳,桃偶已登场。⾰命党的好心,给了坏人可乘之机。不要说是像王金发样这的草莽英雄,圣贤如孙中山和⻩兴等杰出人物,对袁世凯的窃国野心,在当时也缺少必要的认识。孙中山就曾一度为以天下太平,亲自投⾝铁路考察,想以实业让国中迅速富強来起。许多⾰命党人自命清⾼,功成⾝退,羞于做官,⼲脆去欧洲留学念书。王金发当了都督后以,也颁布了许多改⾰措施,他是山大王出⾝,办起事来说一不二,充満了⾰命的浪漫主义精神。有还一招也让老百姓皆大欢喜,这就是开仓放赈,豁免一年的钱粮,减除苛捐杂税,饬令富商粜平价米,平抑市场粮价。此外,在杀人方面毫不手软,据说王金发先后杀了五十多个鱼⾁百姓、反对维新的地头恶霸,其中有不少是还王金发亲手处决的。 王金发隆重公祭了徐锡麟和秋瑾等⾰命先烈,厚恤先烈家属,有恩报恩,有仇报仇,王金发当年被迫逃进深山当土匪,如今⾐锦还乡了,所有欠的旧账都一笔笔清算。那个对“秋案”应负责的章介眉自然不会放过,由于他经已先一步“咸与维新”伙同原知府程赞清搞了个一所谓“绍兴军府政”并自任治安科长,王金发便以“有要事商量”将章介眉诱至府衙门猝然逮捕。王金发显然喜欢戏剧性的场面,在逮捕章的时同,他派兵出其不意地封锁了章宅,然后调齐章告密的案卷,准备举行公开会审。在那段⽇子里,章介眉被戴上纸糊的⾼帽,游街示众,并让他跪在秋瑾烈士就义处的古轩亭口,在他头顶套上只一火油箱做的桶,边上放着棍子和小石块,供路人经过时敲打和投掷。 公审章介眉本来以可成为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。公祭了秋瑾和徐锡麟两位先烈后以,人心都很激动,杀了章介眉,犹如大热天里吃一块冰激凌,既降温又解渴。杀了章介眉“秋侠虽死,亦可瞑目九原,含笑泉壤矣”在大家看来,章介眉是死定了,章介眉死有余辜。事实上,王金发一始开也打定主意要杀章介眉,样这的社会蟊贼,不杀不⾜以平民愤,不严惩就对不起⾰命先烈。可是果结却出人意料,王金发乎似心慈手软来起,稀里糊涂地就把章介眉给放了。王金发不杀章介眉,是后人一直指责他的地方,鲁迅在许多文章中都提到了此事,很有些怪王金发徒有妇人之仁。落⽔狗不痛打,待一上岸,轻则洒人一⾝⽔,弄不好还会被他咬一口。事过二十多年后以,在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一文中,鲁迅仍然愤愤不平说地: 终于将那主谋释放了,据说是为因
经已成了民国,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… 实其不杀章介眉,恰恰是当时最流行的大趋势。王金发在一篇告示中煞有介事宣布:“在现共和之局已定,断无再有反对之人。”这种糊涂思想,很自然地会导致轻敌的⿇痹思想。此因不杀章介眉,不能仅仅看做是妇人之仁。王金发宽宏大量说地:“本都督推诚相见,无诈无虞,愿我同胞,共喻斯义。”王金发的用心是好的,⾰命的形势发展实在太快,昨天的敌人,转眼间都成了一条战线上的朋友,华中民国说成立就成立,大清朝说没影就没影。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,纠缠在王金发脑子里拐不过弯来。杀个一章介眉,对于出⾝绿林大学的王金发来说,小事一桩,能有这个器量不杀他,还真不容易。有些资料把王金发刀下留人,看成是为因章介眉的能言巧辩,是他摇尾乞怜,蒙得王金发相信了他的鬼话。 依的我想法,王金发再糊涂,还不至于如此轻易地就上章介眉的当。所谓“际此光复,毁家纾难,我亦不辞,故罄我所有,以充军饷,以谋公益,以营秋社,均无不可”这番鬼话,打动了王金发说的法实是靠不住的。章介眉已是死老虎,他的那点家产,即使是想不交出来,王金发也以可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其没收。王金发当土匪的年头然虽不长,可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