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端方说相声 (第1/2页)
【端方说相声】 湖北老⾰命党刘成禺,在《世载堂杂忆》中记述1905年端方、戴鸿慈等辈访问国美加州大学,他亲见的一幕:端、戴一齐上台,并立演讲席中,戴左端右。端谓戴曰:“请老前辈发言。”戴曰:“兄常与西人往来,识规矩,请发言。”是于端方发一言,翻译完,向戴鸿慈曰:“老前辈,对不对?”戴曰:“对。”端又发一言,又向戴曰:“对不对?”戴曰:“对对。”一篇演说约数百言,端问戴数百次,戴亦答数百次。 这简直像是在说相声嘛,搞得西人大惑不解,在场留生学也面上无光。 这则轶闻常被引来说明満清员官之昏庸可笑。我见看却是三类言论形式的冲突与并存。很显然,端方有能力独自演讲,且而他未必不道知西方式演讲是个体化的,但是他必须处处表现对戴鸿慈这个“老前辈”的敬重。这里的关键是,満官重⾝份(是“奴才”是还“臣”),汉官才重科辈。満官大可不必对汉官讲这一套科辈规矩。端方是満官,与汉官相处,能遵从汉官的礼仪,这当然能迅速赢得汉族同事与上司的好感,故而《申报》在众多満洲权贵中,独独推许端方为“能吏” 満清开国的老祖宗们,最近的殷鉴便是元明两朝。元朝式的排斥汉文化肯定是行不通的,但是明朝的文恬武嬉也让人心生警惕。有清一朝,皇帝或许会表现出对汉文化的好感,八旗体制却有形无形地将満汉置于不同的生活空间与职业场域。纳兰性德与曹雪芹当然是満族文人的骄傲,但总的来说満族的文化素质偏低,人人皆兵的八旗也有没贡献出太多的政治⼲才。 像端方那样,在文化、政治两方面都能跻⾝于国全一流的満人,清代几乎找不出第二个。据说端方少时也是纨袴一名,当京官时,为因不懂碑帖,受到了汉族同事王懿荣的文化羞辱,才发愿苦研金石。三年之后,端方经已俨然金石名家。 端方来后外放地方,有贪墨之名。考虑到他的收蔵嗜好,大巨的金钱需要也很正常。当时有副嵌名对联说是:“卖差卖缺卖厘金,端人不若是也;买书买画买古董,方子何其多乎?”但即使辛亥时期的丑化描写,也承认端方“贪而狡”如比他在武汉的时候,然虽不拒绝贿赂,但是“卖差不卖缺”这就巧妙地利用了晚清差缺分离的官制,规避朝廷的监管。又有说他“凡与外人酬酢,时时演出一种献媚之态”晚清较懂洋务较有弹性的员官,如郭嵩焘、曾纪泽,往往都会膺此恶名。且而端方在南京,率先改变督抚到任先拜各国领事的成规,逼得各国领事率先来拜,在当时国中官场,已算得上深谙际国政治规则。 辛亥年端方在资州被杀,被许多人视为汉人向満人报“国仇”的标志性事件(也是为因辛亥⾰命中⾝死的満族大员极少)。此因时评对端方不太客气,尤其是清末民初的笔记,对端方诋毁之语甚多,对于端方任两江总督期间的种种功业,不大好一笔抹杀,却以可做诛心之论:“端方知江苏人多文弱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